•NONE第一个问题,古典音乐是不是“高雅”呢?我觉得应该肯定这种说法,不过我们对于这里所指的“高雅”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有些朋友之所以认为古典音乐“高雅”,是因为瞧见了台上指挥家们西服笔挺、冠冕堂皇的庄重模样;是因为看到演奏这些音乐的乐团演奏家们整齐划一、一丝不苟的装束;是因为注意到了音乐厅典雅华贵、祥和隆重的布置气氛;甚至连观众们都要衣冠楚楚、注重礼节。其实,这些表面的“高雅”并不能体现出古典音乐的精髓所在,音乐的高雅气质是从旋律中透出来的!严谨而完整的结构、优雅而曼妙的旋律、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内涵,这些才是古典音乐“高雅”的根源。其中我们可以听到属于人类最圣洁的情感、发自心灵最深处的呼唤和最崇高的理想。表面的高雅其实只是长期以来西洋音乐发展中形成的定式与惯例,虽然我们可以将之看作一种“浮夸”,但却又很难想象,一群衣冠不整、装束各异、甚至蓬头垢面的演奏家、指挥家出现在观众面前,能够演绎出好的效果。因为表面的堂皇正好可以烘托出西洋古典音乐中那独特的严谨、庄重气质。其实当今的欧美古典乐坛也在力图改变自己过于拘谨、与大众较为疏远的形象,著名的柏林森林音乐会就是很好的例证,在那里人们可以无拘无束的以悠然自得的方式欣赏古典音乐,不必拘泥服饰是否得体,也不必正襟危坐,更可以随心所欲的鼓掌喝彩甚至一边野餐一边听音乐。当今中国的教育界尤其喜欢把“古典音乐”称作“高雅音乐”,原因很简单,老师们看不惯学生沉迷于对港台歌星的追捧,所以时常组织学生去欣赏一些所谓的古典音乐会,美名曰“陶冶情操、提高品位”、“让高雅音乐进入校园”等等。这种做法的初衷无可厚非,但如果只是简单的组织学生去看、去听,而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难有实质性的效果,甚至会让学生从小就在心中埋下对古典音乐(高雅音乐)的厌恶之情。加上如今的大环境、大气候,通俗娱乐占据了大部分视线,或许很多人就会终生对古典音乐心存畏惧。之所以在国内出现古典音乐的这两个并不准确的“别称”或者说“代名词”,我只能遗憾的说,一些媒体和“学者”对古典音乐的推崇只停留在一个十分形式化的层次上,他们并没有真正对古典音乐有系统的、深刻的理解,以至于弄巧成拙,反而让更多的人感觉到了自己与古典音乐之间遥远的距离,成为一个误区。音乐是人类不能缺少的语言,也是人类灵魂的升华。从原始人不断抗拒自然界的威胁以及漫长的艰苦劳动中提炼出最早的音乐,到现今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音乐体系,不能不说是一个文明的奇迹。周代宫廷除乐舞之外,宫廷中另有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等重要典礼的大典乐歌,如颂、雅;以及后妃们在内宫侍宴时唱的房中乐,不用钟、磬,只用琴、瑟伴奏。这都体现了音乐已从原始的乐舞中分化了出来。宋代,都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日益扩大。社会音乐活动的重心由宫廷走向世俗。北宋已出现了市民音乐活动场所“勾栏”、“游棚”。适合于市民和文人趣味的诸如词调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得到了尤为迅速的发展。明清时期,随手工业及商品经济的突出发展,市民音乐逐渐成为音乐艺术的主要成份。自娱性的民歌小曲、民间歌舞音乐,以及带有商品性质的说唱、戏曲音乐,都在这一期间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明清的民间歌舞也十分丰富,汉族的民间歌舞较为普遍的就有秧歌、花鼓、采茶、花灯、打连响、跑旱船、竹马灯等。在明清时期,京剧曲艺的发展也呈现了辉煌的历史阶段。谈到中国古典音乐,就不能不提起古代的五声音阶。中国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D、E、G、A五个音阶。严格的说,五声音阶是我国古代乐律学的基础。春秋时期的《管子?地员篇》中,正式记载了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的弦长比例的数学方法,史称“三分损益法”,并完整记述了我国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名称。在《左传·昭公二十年》及《国语·周语》中,还记载有与五声音阶同时并存的七声音阶,它的半音位置在四五度和七八度之间,各音分别为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是运用三分损益法在求得五声音阶后进一步推算的结果。但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的记载来看,变徵、变宫更多地是为丰富和装饰五声音阶所用,五声音阶在音乐实践中占有主导地位。为合乐和旋宫的需要,当时还确立了十二律制。《国语·周语》中将十二律名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各律称律,双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也常称“十二律吕”。十二律亦用三分损益法求得,有了五音、七声、十二律,并有了音阶中以宫为主的观念,“旋相为宫”的理论也由此进一步确立。在传统五声音阶的基础上,七声音阶的体系也在逐渐形成和发展我国的七声音阶,主要是以雅乐和燕乐为载体。燕乐是中国隋唐至宋代宫廷宴饮时供娱乐欣赏的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又称宴乐。燕乐中包括多种音乐形式,如声乐、器乐、舞蹈、百戏等。其中歌舞音乐在隋唐燕乐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多段的大型歌舞曲叫做大曲,在唐代燕乐中具有突出的艺术成就。西洋音乐是建立在复音体系上的。笔者以为,这同西洋美学思想中的“摹仿自然”息息相关。我们知道,音乐是在自然界一切音响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自然界的音响并不仅仅是单一的;况且西洋更注重科学地解释??他们发现即使是单音,在其发生音响时也有许多泛音在支持着。因此,西洋有了“纯律”;也因此,西洋有了“对位法”,有了“和声学”。而复调音乐正是在此基础上(至少可说是基础之一)发展起来了。中、西方在美学思想上的不同之处,即中国音乐强调的是情感对艺术的作用,注重的是“质美”。而西洋音乐强调的是摹仿自然,更注重“形式美”。中国音乐起于何时?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内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相联系。例如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今天和人言及中国古典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时候,有人人为在近来的两三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已经在走向一种没落,不仅是各种乐器没有发展,就连作曲家也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才出现的,更不必说各种乐谱(更有甚者竟然说中国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乐谱)。对于古典音乐,我的一个观点是中国的艺术是高于西方艺术的,他之所以不被西方的,或者只崇尚西方文化而对自己文化毫无研究的人们接受,是因为中国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包罗万象的文化艺术,他是西方划分的政治哲学艺术社科天文等等学科的综合体。例如一首古诗词他同样又是一种哲学观点的体现,又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古诗词的唱法据说已失传了)等等:同样古代的士人如果靠上功名,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他可能作为政治家同时又是文学家,军事家改革家(中国原先的文人都是博览群书的,其实就只一篇文章中原本就有很多方面的知识道理)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等等;如果官场失意的话他就有可能成为艺术家棋手甚至医生(历来的古代文人当中有很多都是擅长歧黄之术的)。所有的这些我觉得都来自于中西文化思考的模式:中国是演绎法,西方文化的源头希腊文化则是总结法。每种乐器都驾驭着演奏者倾听者的思维神经,安静地感受它们,你会被那种无形的网纠缠着感染着,那是着了魔的状态,直到曲终时才能缓缓找回自己。关于音乐,我国的古书《礼记·乐记》都有很深入的探讨和记载。它说:「人情有所乐,则发之于声,寄之于音,故自生民以来,即有声乐。」「心有喜怒哀乐,则音有和厉凄清。」我们的先祖,创造了音乐这门艺术,设立五音(宫、商、角、徵、羽)。在人们日常生活、社交、礼仪、祭祀当中普遍运用。因其独具的感染魅力,能抒发情志,陶冶情操,烘托气氛,广为大家所钟爱。雅正的音乐,能净化心灵,使其返璞归真,所以音乐自古有教化的作用。而中华文化,致广大而尽精微,物有万类而相交感通,莫不有所相应。《灵枢·邪客》: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五音是通过五情相应调节五脏,《内经·素问》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正声雅乐使喜怒忧思恐归于和平,调和身心,又可以达到治病保健的作用。不仅如此,五音与八卦五行、五方、五色、五味都有相应,所以古人说:「不知《易》,无以为医。」其正调雅乐,调度五情,如能全身放松,聆听音乐,观想气行至所属脏器(如演奏宫乐时,则观想着气行至脾脏),如此气随意走,从而有调理全身气血和脏腑的作用。当前社会,人们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来调适身心,获得健康?选择聆听正声雅乐,不失为一种时尚、实惠的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小百科·音乐小百科· |
○音乐简史 |
·音乐的起源及远古音乐的传闻 ………………………………………………… 1 |
·夏商时期的乐舞 ………………………………………………………………… 2 |
·周代音乐的繁荣 ………………………………………………………………… 3 |
·秦汉时期的音乐 …………………………………………………………………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 5 |
·隋唐时期的音乐 ………………………………………………………………… 6 |
·五代两宋时期的音乐 …………………………………………………………… 7 |
·元明清时期的音乐 ……………………………………………………………… 8 |
○著名音乐家 |
·伶伦-据说是中国乐律的创造者 ……………………………………………… 9 |
·师旷-敢用琴砸国君的乐师 …………………………………………………… 10 |
·孔子-全能的教育家 …………………………………………………………… 11 |
·秦青-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歌唱家 ………………………………………… 12 |
·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女歌唱家 ……………………………………… 13 |
·伯牙-千古知音第一人 ………………………………………………………… 14 |
·高渐离-让秦始皇终生不敢近六国之人的音乐家 …………………………… 15 |
·京房-六十律的创造者 ………………………………………………………… 16 |
·李延年-让司马相如作助手的音乐大家 ……………………………………… 17 |
·蔡邕-汉代的全才艺术家 ……………………………………………………… 18 |
·蔡琰-一曲《胡笳》动千古 …………………………………………………… 19 |
·嵇康-《广陵散》从此绝矣 …………………………………………………… 20 |
·阮咸-有一件乐器以他的名字命名 …………………………………………… 21 |
·桓伊-江南吹笛第一手 ………………………………………………………… 22 |
·戴逵-碎琴不为侯门伶人 ……………………………………………………… 23 |
·苏祗婆-来自西域的大音乐家 ………………………………………………… 24 |
·曹妙达-以琵琶绝艺封王的音乐家 …………………………………………… 25 |
·郑译-重定八十四调的律学家 ………………………………………………… 26 |
·李隆基-酷爱音乐的皇帝 ……………………………………………………… 27 |
·许和子-歌值千金的大唐第一女歌唱家 ……………………………………… 28 |
·李龟年-盛唐教坊第一名手 …………………………………………………… 29 |
·雷海青-骂贼而死的梨园乐师 ………………………………………………… 30 |
·李谟-无奈李谟偷曲谱 ………………………………………………………… 31 |
·文溆-惊动了皇帝的俗讲师 …………………………………………………… 32 |
·王维-大诗人、大画家、大音乐家 …………………………………………… 33 |
·黄幡绰-要有懂音乐的耳朵 …………………………………………………… 34 |
·贺怀智-贺老琵琶定场屋 ……………………………………………………… 35 |
·念奴-“声出朝霞之上”的女歌唱家 ………………………………………… 36 |
·董庭兰-天下谁人不识君 ……………………………………………………… 37 |
·郑中丞-死而复生的小忽雷演奏家 …………………………………………… 38 |
·李衮-众人罗拜李八郎 ………………………………………………………… 39 |
·韦青-最伟大的声乐教育家 …………………………………………………… 40 |
·段善本与康昆仑/贞元琵琶名手 ……………………………………………… 41 |
·曹善才-让“众乐寂然无敢举”的琵琶演奏家 ……………………………… 42 |
·白居易-“自弹不如听”的知音者 ……………………………………… 43 |
·蔡元定-十八律的创造者 ……………………………………………………… 44 |
·朱文济-正直不阿的琴师 ……………………………………………………… 45 |
·陈旸-音乐理论巨著《乐书》的作者 ………………………………………… 46 |
·姜夔-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 47 |
·孔三传-诸宫调的创始人 ……………………………………………………… 48 |
·郭沔-南宋浙派琴家的代表 …………………………………………………… 49 |
·珠帘秀-元代的戏剧皇后 ……………………………………………………… 50 |
·魏良辅-被誉为“曲圣”的“昆腔之祖” …………………………………… 51 |
·张野塘-三弦的改良者 ………………………………………………………… 52 |
·朱载堉-十二平均律的发明者 ………………………………………………… 53 |
·张雄-善弹《拿鹅》的琵琶演奏家 …………………………………………… 54 |
·顿仁-见诸文献的戏剧乐师第一人 …………………………………………… 55 |
·汤应曾-演奏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的能手 ………………………………… 56 |
·严澄-虞山琴派的创始人 ……………………………………………………… 57 |
·徐上瀛-文武兼修的著名琴家 ………………………………………………… 58 |
·华秋苹-第一部琵琶谱的编辑者 ……………………………………………… 59 |
·张孔山-川派琴曲《流水》的传谱者 ………………………………………… 60 |
………………………………………………… 61 |
·李叔同 一轮圆月耀天心 ……………………………………………………… 62 |
·刘天华-近代民族音乐的开创者 ……………………………………………… 63 |
·华彦钧-永恒的《二泉映月》 ………………………………………………… 64 |
·王光祈-近代音乐的先驱 ……………………………………………………… 65 |
·聂耳-《国歌》的作者 ……………………………………… 66 |
·冼星海-不朽的《黄河大合唱》 ……………………………………………… 67 |
○音乐常识 |
·古乐 …………………………………………………………………………… 68 |
·雅乐 …………………………………………………………………………… 69 |
·俗乐 …………………………………………………………………………… 70 |
·燕乐 …………………………………………………………………………… 71 |
·乐府 …………………………………………………………………………… 72 |
·教坊 …………………………………………………………………………… 73 |
·梨园 …………………………………………………………………………… 74 |
·乐律 …………………………………………………………………………… 75 |
·十二律 ………………………………………………………………………… 76 |
·五声和七声 …………………………………………………………………… 77 |
·八音 …………………………………………………………………………… 78 |
·宫调 …………………………………………………………………………… 79 |
·旋宫 …………………………………………………………………………… 80 |
·犯调 …………………………………………………………………………… 81 |
·燕乐二十八调 ………………………………………………………………… 82 |
·五宫四调 ……………………………………………………………………… 83 |
·板眼 …………………………………………………………………………… 84 |
·声曲折 ………………………………………………………………………… 85 |
·琴谱 …………………………………………………………………………… 86 |
·工尺谱 ………………………………………………………………………… 87 |
·六乐 …………………………………………………………………………… 88 |
·小舞 …………………………………………………………………………… 89 |
·鼓吹乐 ………………………………………………………………………… 90 |
·散乐 …………………………………………………………………………… 91 |
·百戏 …………………………………………………………………………… 92 |
·相和歌 ………………………………………………………………………… 93 |
·吴声与西曲 …………………………………………………………………… 94 |
·唐十部乐 ……………………………………………………………………… 95 |
·“坐部伎”和“立部伎” …………………………………………………… 96 |
·大曲 …………………………………………………………………………… 97 |
·踏歌 …………………………………………………………………………… 98 |
·曲子 …………………………………………………………………………… 99 |
·变文 …………………………………………………………………………… 100 |
·唱赚 …………………………………………………………………………… 101 |
·陶真 …………………………………………………………………………… 102 |
·鼓子词 ………………………………………………………………………… 103 |
·诸宫调 ………………………………………………………………………… 104 |
·散曲 …………………………………………………………………………… 105 |
·小曲 …………………………………………………………………………… 106 |
·鼓词 …………………………………………………………………………… 107 |
·弹词 …………………………………………………………………………… 108 |
·西安鼓乐 ……………………………………………………………………… 109 |
·山西八大套 …………………………………………………………………… 110 |
·江南丝竹 ……………………………………………………………………… 111 |
·十番鼓 ………………………………………………………………………… 112 |
·十番锣鼓 ……………………………………………………………………… 113 |
·广东音乐 ……………………………………………………………………… 114 |
·潮州音乐 ……………………………………………………………………… 115 |
·佛教音乐 ……………………………………………………………………… 116 |
·道教音乐 ……………………………………………………………………… 117 |
·木卡姆 ………………………………………………………………………… 118 |
○乐器·吹奏类 |
·骨哨 …………………………………………………………………………… 119 |
·埙 ……………………………………………………………………………… 120 |
·排箫 …………………………………………………………………………… 121 |
·筚篥 …………………………………………………………………………… 122 |
·竽 ……………………………………………………………………………… 123 |
·笙 ……………………………………………………………………………… 124 |
·角 ……………………………………………………………………………… 125 |
·胡笳 …………………………………………………………………………… 126 |
·篪 ……………………………………………………………………………… 127 |
·箫 ……………………………………………………………………………… 128 |
·尺八 …………………………………………………………………………… 129 |
·笛 ……………………………………………………………………………… 130 |
·唢呐 …………………………………………………………………………… 131 |
·管 ……………………………………………………………………………… 132 |
·羌笛 …………………………………………………………………………… 133 |
·巴乌 …………………………………………………………………………… 134 |
·葫芦丝 ………………………………………………………………………… 135 |
·葫芦笙 ………………………………………………………………………… 136 |
·芦笙 …………………………………………………………………………… 137 |
○乐器·弹拨类 |
·琴 ……………………………………………………………………………… 138 |
·瑟 ……………………………………………………………………………… 139 |
·筝 ……………………………………………………………………………… 140 |
·弦鼗 …………………………………………………………………………… 141 |
·箜篌 …………………………………………………………………………… 142 |
·火不思 ………………………………………………………………………… 143 |
·阮 ……………………………………………………………………………… 144 |
·月琴 …………………………………………………………………………… 145 |
·三弦 …………………………………………………………………………… 146 |
·琵琶 …………………………………………………………………………… 147 |
·柳琴 …………………………………………………………………………… 148 |
·冬不拉 ………………………………………………………………………… 149 |
·都他尔 ………………………………………………………………………… 150 |
·热瓦甫 ………………………………………………………………………… 151 |
○乐器·击弦类 |
·筑 ……………………………………………………………………………… 152 |
·扬琴 …………………………………………………………………………… 153 |
○乐器·拉弦类 |
·轧筝 …………………………………………………………………………… 154 |
·奚琴 …………………………………………………………………………… 155 |
·二胡 …………………………………………………………………………… 156 |
·高胡 …………………………………………………………………………… 157 |
·京胡 …………………………………………………………………………… 158 |
·板胡 …………………………………………………………………………… 159 |
·马头琴 ………………………………………………………………………… 160 |
○乐器·打击类 |
·磬 ……………………………………………………………………………… 161 |
·鼓 ……………………………………………………………………………… 162 |
·编钟 …………………………………………………………………………… 163 |
·方响 …………………………………………………………………………… 164 |
·云锣 …………………………………………………………………………… 165 |
·铙、钹 ………………………………………………………………………… 166 |
·枧、敔 ………………………………………………………………………… 167 |
·星 ……………………………………………………………………………… 168 |
·达卜 …………………………………………………………………………… 169 |
○经典名曲 |
·幽兰-古曲 …………………………………………………………………… 170 |
·广陵散-古曲 ………………………………………………………………… 171 |
·流水-古曲 …………………………………………………………………… 172 |
·阳春白雪-古曲 ……………………………………………………………… 173 |
·胡笳十八拍-古曲 …………………………………………………………… 174 |
·潇湘水云-宋郭沔曲 ………………………………………………………… 175 |
·喜相逢-冯子存改编 ………………………………………………………… 176 |
·五梆子-冯子存改编 ………………………………………………………… 177 |
·荫中鸟-刘管乐曲 …………………………………………………………… 178 |
·鹧鸪飞-陆春龄、赵松庭改编 ……………………………………………… 179 |
·姑苏行-江先渭曲 …………………………………………………………… 180 |
·幽兰逢春-赵松庭曲 ………………………………………………………… 181 |
·扬鞭催马运粮忙-魏显忠曲 ………………………………………………… 182 |
·牧民新歌-简广易曲 ………………………………………………………… 183 |
·苗岭的早晨-俞逊发曲 ……………………………………………………… 184 |
·妆台秋思-古曲 ……………………………………………………………… 185 |
·苏武牧羊-古曲 ……………………………………………………………… 186 |
·江河水-王石路、朱广庆等改编 …………………………………………… 187 |
·放驴-李国英改编 …………………………………………………………… 188 |
·百鸟朝凤-民间乐曲 ………………………………………………………… 189 |
·凤凰展翅-胡天泉、董洪德曲 ……………………………………………… 190 |
·渔歌-严铁明曲 ……………………………………………………………… 191 |
·懒画眉-古曲 ………………………………………………………………… 192 |
·湖边孔雀-杨正玺曲 ………………………………………………………… 193 |
·海青拿天鹅-古曲 …………………………………………………………… 194 |
·夕阳箫鼓-古曲 ……………………………………………………………… 195 |
·大浪淘沙-华彦钧曲 ………………………………………………………… 196 |
·霸王卸甲-古曲 ……………………………………………………………… 197 |
·十面埋伏-古曲 ……………………………………………………………… 198 |
·龙船-华彦钧曲 ……………………………………………………………… 199 |
·彝族舞曲-王惠然曲 ………………………………………………………… 200 |
·寒鸦戏水-古曲 ……………………………………………………………… 201 |
·渔舟唱晚-古曲 ……………………………………………………………… 202 |
·柳青娘-古曲 ………………………………………………………………… 203 |
·庆丰年-赵玉斋曲 …………………………………………………………… 204 |
·战台风-王昌元曲 …………………………………………………………… 205 |
·汨罗江幻想曲-李焕之曲 …………………………………………………… 206 |
·边塞之夜-费坚蓉曲 ………………………………………………………… 207 |
·丝路驼铃-宁勇曲 …………………………………………………………… 208 |
·病中吟-刘天华曲 …………………………………………………………… 209 |
·良宵-刘天华曲 ……………………………………………………………… 210 |
·二泉映月-华彦钧曲 ………………………………………………………… 211 |
·赛马-黄怀海曲 ……………………………………………………………… 212 |
·赶集-曾加庆曲 ……………………………………………………………… 213 |
·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 ……………………………………………………… 214 |
·豫北叙事曲-刘文金曲 ……………………………………………………… 215 |
·三门峡畅想曲-刘文金曲 …………………………………………………… 216 |
·长城随想-刘文金曲 ………………………………………………………… 217 |
·草原上-刘明源曲 …………………………………………………………… 218 |
·月牙五更-刘明源改编 ……………………………………………………… 219 |
·南国风光好-李宝树曲 ……………………………………………………… 220 |
·夜深沉-李民雄改编 ………………………………………………………… 221 |
·宝鸭穿莲-古曲 ……………………………………………………………… 222 |
·春到清江-刘维康曲 ………………………………………………………… 223 |
·春江花月夜-古曲 …………………………………………………………… 224 |
·雨打芭蕉-古曲 ……………………………………………………………… 225 |
·彩云追月-任光曲 …………………………………………………………… 226 |
·金蛇狂舞-聂耳曲 …………………………………………………………… 227 |
·后记 …………………………………………………………………………… 228 |
更多文章
友情链接